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胡玉梅)10 月 9 日,有媒体报道称"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复原模型饱受争议"。张衡地动仪真的从书本中消失了吗?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编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张衡地动仪的内容并未删除,只是从七年级历史书中,统编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
模型有争议,课本删除张衡地动仪
张衡的地动仪,很多人都在书本中见过。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并不是 1800 年前,张衡发明的那个地动仪,而是我国科技史学家王振铎在上世纪 50 年代根据古籍复原的。
10 月 9 日,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复原模型饱受争议》的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媒体报道称,2017 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而且近年来,王振铎所造的地动仪模型一直非议不断。为复原出更具科学性、更接近史籍记载中的候风地动仪,早在 2003 年,中国科学院教授冯锐就重启了"张衡地动仪"探索证明之路。2009 年 9 月 20 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幕,新的地动仪模型与观众见面。
王振铎复原的地动仪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而冯锐翻阅《后汉书》时,发现了王振铎所用理论的错误之处。因为他计算出都柱的高度近 2 米,而这个高度只能是一个悬垂摆,不可能是一个直立的杆。所以,王振铎所采用的"直立杆原理"无法成立。目前,关于地动仪的探索复原工作一直在继续。
初中历史书里真没了张衡地动仪
张衡地动仪淡出课本的消息,引发网友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删除"行为应该支持,拿不准的东西就不应该往教材里放,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也有网友认为,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图片可以删除,但关于地动仪的内容可以保存,毕竟有争议的是复原的模型,而不是地动仪,建议把相关史料摆出来,同时将争议讲清楚。
"其实,有关张衡地动仪的内容去年就在七年级历史书上消失了。"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历史教师张正超说,去年这个时候,他们就发现新教材里的"张衡地动仪"消失了,当时感觉挺震惊的,"之前的教材中,在《两汉科技与文化》一章中,张衡地动仪作为古代科技成就来讲述。"
张正超向记者提供了老版教材图。在老版教材中,有两张图,一张是 1959 年制作的地动仪复原模型,另外一张是 2008 年制作的地动仪复原模型。而文字介绍,内容主要围绕史料记载的内容,如地动仪的形状和其外部如何感知等。张正超说,由于地动仪内部的具体原理目前尚不清楚,他在授课时也不会涉及。不过,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他会进行延伸。
虽然初中教材中不见了张衡地动仪,但是在小学教材中,孩子们还是能看到它的。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书里有张衡地动仪的介绍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摄
记者调查发现,江苏孩子们用的苏教版科学书中,就有张衡地动仪。在六年级科学书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中,介绍火山和地震的同时,介绍了张衡地动仪,还配了两张图,一张为"候风地动仪",另一张为"机械地震仪"。
没消失,只是移到小学教材里了
"张衡地动仪"相关内容真的从教科书中删除了吗?10 月 9 日下午,记者致电人教社,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去年就曾有网友提出质疑,人教社去年底给予了详细回应。
随后记者了解到,去年秋季学期统编教材实施后,就有网友质疑,屈原、张衡等历史名人在教科书中"消失"了。当时,人教社发文回应称,屈原、张衡等古代科技文化名人在统编教材中有专门介绍。预计 2019 年秋季学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将投入使用。在这份统编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一课,介绍扁鹊、张仲景、华佗等著名医学家,张衡、祖冲之等古代科技巨人及科技成就。其中还专门讲述了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指出其对科技的重大贡献。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央广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网信网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证券报 环球时报 经济参考报 半月谈 北京周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 求是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社 国际在线 中国网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